2019省考面试热点话题: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时代要结束了?——大理华图
2019-01-12 15:47 云南人事考试 来源:云南华图家公务员考试网
最近,高考的综合评价招生引起了所有考生和家长的关注。去年山东大学、中国海洋大学、山东师范大学等9所本科高校进行试点,今年再接再厉,不仅新增加了浙江大学等10所本科院校新成员,招生计划也增加了272人。(摘自济宁新闻网)
从全国来看,综合评价招生已经成为与高考统招、高校自主招生、高校特殊类招生并驾齐驱的招生形式。不少学生和家长认为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和高校自主招生很相似,但其实两种招生方式有着很大不同。综合评价招生会综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绩、高校考核结论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、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等五个维度的内容。
空面试热点独家解析
试点综合评价录取,一个重要的理由是,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,死记硬背式的“填鸭式教育”对人的创造力甚至是一种伤害。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就认为:“相对于没有客观依据的推荐,看分数是进步;相对于全面的专业评价,仅看分数是肤浅、粗放、落后的。”
但是脱离了单一分数的评价,很多网民反对综合评价录取的核心原因就是担心造假和不公平,尤其是自主招生刚刚被爆出“论文造假”,似乎很难让人相信,综合素质面试这么主观的评价会完全公平。
从现有的研究来看,综合评价录取主要涉及两个问题,一是过程性公平,二是结果性公平。
综合评价的信效度问题、不同测试小组间的标准统一问题等等,这些都算是过程性公平问题。维护过程性公平,一方面需要高校建立专业的招生团队,另一方面则需要有制度约束。
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,针对国内大学的造假屡见不鲜,但是针对国外大学尤其是名校的造假,少之又少。这就体现了制度约束的作用。
而结果性公平最主要的就是指城乡差异。在实践中,通过综合评价录取的大部分都是城镇学生,如何保护更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,就是解决结果性公平的核心。
一种做法将群体弱势因素纳入选拔制度之中,如美国一些大学实行的“平权法案招生政策”,侧重录取少数族群。不过这一做法最近也引起了争议,如有人指出,“平权法案招生政策”变相地歧视了白人及亚裔申请学生。
另外一种做法是通过补偿性原则,在招录名额中增加社会弱势群体比例。例如,教育部实施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三大专项计划:国家专项计划、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。这一做法的问题在于名额相对较少,且存在辐射盲区,并仍存在科学性争议问题。
综上所述:高考除了为国家和社会选拔人才,为国家和社会的科技创新服务之外,就是担负起疏通社会向上通道的职责。也就是说,很多出生于社会中下层家庭的孩子,只有通过高考,才有可能在这个社会向上流动。如果这个政策的公平性遭到了破坏,对这些家庭和孩子将会是重大的打击。
(编辑:云南华图)